溧阳“1号公路”全长365公里,串联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和田园乡村,今年更是刷爆朋友圈,火遍假日游,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对此,溧阳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结合“全域旅游推进年”这一契机,紧扣“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全域建强”的思路,分领域、分阶段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有动力的全域党建精品线、示范片,让这条“网红”公路真正“红”了起来,并努力实现从“一点红”到“整片红”再到“全面红”。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先后有40多批次600多人来“1号公路”实地调研学习。
有颜值,跨界融合,一路有景
对于“网红”来说,颜值是不可或缺的。在“1号公路”,以微系列活动为载体,让红色元素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让这条“网红”公路一路有景,构成崭新的风景线。
在沿线风景中,穿插了党建宣传标语,嵌入党建红色元素;在彩绘风景墙上,讲好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等弘扬正能量的溧阳故事;在休闲驿站里,悬挂本地党员模范的先进事迹牌,展现优秀党员风采;在旅游大道路口,竖起一面长16米、高10米的大型党建宣传牌,营造出浓厚党建氛围......这些微元素,串成了大风景。
“1号公路”还实施了沿线书记项目——“非公党建30分钟示范圈”,建成正昌、科华、布勒、安靠等多个一体化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对内,突出联动联合,利用企业工会、团委、妇联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对外,突出共建共享,推进村企共建、企企共建,发挥阵地集聚效应,达到“照亮一圈、辐射一片、提升全域”。将一个个微阵地构建成一个大平台。
另外,考虑到“1号公路”连接溧阳一半以上的行政村,溧阳市委、市政府以农村党建为支点,着力把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成不折不扣的党建样板村。比如在箕笪里村,花丛中和池塘边树立的党员责任岗、河道养护岗,与路旁的党建文化砖墙交相辉映,绘出一条2公里长的党建观光步道;在旧县村,道路旁和广场上展现的初心展览馆、党建文化走廊和浮雕广场,与村庄的千年历史交融契合,连出一条可视可感的红色风景带。
有内涵,寓教于游,一路有悟
不同于一般“网红”的肤浅,“1号公路”以旅游为纽带,建设学旅相伴的大课堂,让游客沿着道路看党建,跟着旅游受教育,是一个有内涵的“网红”。
据了解,溧阳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党建资源接入“溧阳行”APP,引入“AI”技术,自动定位+自动播放,让游客在游览“1号公路”时,可以一路看党建风景,一路听红色故事,实现解说零成本、游客满收益的双赢效果。下一步,溧阳将对接百度地图APP,打造党建红色旅游线上地图,让游客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
溧阳拥有浓厚的红色基因,留下了陈毅、粟裕等革命先辈无数英雄事迹。当地政府以常州市“3211工程”党性教育基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为轴,打造了溧阳市国防园、塘马战役红色现场教育基地、曹山祥云党建主题园等一批党员教育红色课堂,乡村振兴学堂正在规划建设中。
此外,为了充分挖掘农村资源,“1号公路”把课堂从城市搬向乡间,梳理了三胜村(毛主席回信更换村名,庆祝土地改革、合作化和抗美援朝三大胜利)发展改革历史,建起了党性修养馆和历史长廊,讲述革命先辈和现职党员的优秀事迹;推动蛀竹棵村乡风文明建设,该村有位年过90的老党员,25年如一日,在家门口自制党建黑板报,溧阳市委、市政府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全村100多户村民自制家风家训牌匾挂在门口,打造成弘扬优良传统美德的一线阵地。
有温度,倾心服务,一路有情
另据介绍,“1号公路”以“党建+服务”为支撑,让沿途变得有温度、有温情、有温馨、有温暖。
一是静态设点,全景辐射。依托沿线观景台设立多个“党员先锋驿站”,在周末和节假日为游客及周边村民提供免费茶水、简易医疗等志愿服务。以大学生村官、农村无职青年党员为主体,组建固定“农村讲解团”,介绍沿线各类示范点建设情况,以“口口相传”服务全域旅游。在各村设立“百姓议事堂”,依法及时化解土地流转、征地拆迁、民间借贷中产生的日常矛盾,营造良好乡风,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动态连线,全域覆盖。针对“1号公路”线路长、区域广、人流大等问题,在各个片区投放5辆党员流动服务车,通过流动的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景点导程、困难救助等服务,让党员服务覆盖365公里。由农村党员带头,村民自发参与,组成“公路卫士清洁队”,定期包片开展环境呵护、绿植养护、设施维护等活动,保持公路高颜值。
三是常态布局,全面提升。试点推行“农村党员服务代理制”,建立农村党员服务代理站,为游客和周边群众,代理诉求、利益和事务,让党员代替群众跑。建立“党员发展志愿服务制”,将志愿服务作为党员发展的前置程序和常态化举措,今年开展了服务“1号公路”主题的系列活动。
有力量,聚力富民,一路有为
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1号公路”这个“网红”愈发有血有肉了。但这还不够,在党建的引领下,“1号公路”凝聚了党员干部强大合力,变得有力量、有作为,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一是组织驱动盘活“沉睡资源”。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品流转中的服务作用,外跑订单,内聚合力,将大山里的农副产品推广出去。在集中销售的同时,还临时组建农产品“义工帮帮卖”,在公路沿线、游客集散中心,帮助种植散户推介时令产品。
二是党员带动打造“观光走廊”。“党员动起来,项目连成线。” 建设上兴曹山创业示范走廊,这里有常州来溧党员创办的日日春、有现任村书记创办的白露山、有离任村书记创办的芳芝林、有退役军人党员创办的紫竹林,通过各领域党员带头引领,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三是技术促动传承“支书精神”。建立“老支书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农产品推介等特色服务,协调解决农产品质量纠纷等利民服务,定期组织农户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邀请技术专干进行理论实践指导。同时设立红色电商服务中心,利用“溧阳智慧城市”“淘宝兴农扶贫”等平台展示时令产品,做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