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有效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农业发展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11月12日,全省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昆山举行。苏南5市及辖区内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负责人和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负责人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组织下,观摩了昆山市耕地轮作休耕示范现场,听取了南京、昆山、泗洪3个市县的典型交流发言,围绕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实施成效、创新做法、政策措施等主题展开讨论。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中国农业发展突出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在《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江苏省耕地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以及《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省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中,均明确要求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工作。
江苏是全国率先自主开展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省份,针对耕地资源少、利用强度大、生产负荷重的实际,自2016年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1亿元,于多地展开先行试点,总面积25万亩。
今年11月7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苏南地区整体推进耕地轮作休耕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从今年开始在苏南稻麦两熟地区全面推行小麦季节性轮作休耕,以轮作养地作物或生态休耕替代小麦种植。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苏南运河沿线等资源约束紧、生态保护压力大的地区采取常年轮作休耕,其他地区3年左右轮休一遍。轮作休耕制度将在苏南地区全面铺展开来。
江苏省农委主任杨时云在推进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江苏省土地资源有限,环境容量紧张、单位面积承载负荷大。特别是太湖流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压力大,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影响面广。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有助于把化肥农药投入减下来,把耕地利用强度降下来,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他强调,各级部门必须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紧迫性;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必要性;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重要性。
几年来,昆山市积极构建轮作休耕政策框架,加快建设轮作休耕技术模式和评价机制,在实施和推广耕地轮作休耕工作中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关注,已成为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典型案例。
推进会上,昆山市农业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经过实践和探索,昆山提出了“强化组织、优化补贴、深化服务、细化考核”的“四个化”措施。立足生态,优化生产,拓展功能,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后,昆山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休耕小麦后,当季每亩减少化肥使用23公斤、农药0.38公斤,直接减轻了化肥农药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副作用。轮作休耕还有利于水稻适期播栽和绿色种植,提升稻米品质。据介绍,今年淀山湖镇水稻种植订单面积达5000亩,占比近50%。轮作休耕后,当地还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衔接,“农旅融合”发展。今年,千灯镇依托种植300亩油菜、200亩红花草,举办的油菜花节,光门票收入就达52.8万元,较上届增长了62%。
昆山的探索和实践珠玉在前,江苏各地也将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工作落实。近两年,江苏省在轮作休耕试点工作中,积极推行了粮肥轮作、粮油轮作、粮豆轮作等轮换种植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调节土壤环境、破除连作障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江苏省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部级试点省。苏州、南京、常州等设区市积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已自主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跟随江苏省政府将在苏南5市整体推进轮作休耕的政策步伐,各地将把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范围,建立常态化目标考核制度,因地制宜,探索形成适合当地情况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模式,不断促进耕地质量和产能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