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朔州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市法院“一盘棋”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市委和上级法院部署,聚焦“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两项重点任务,将深化“一站式”建设作为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的重要内容,拓阵地、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树品牌,统筹谋划、全面发力,诉服格局基本形成,诉源治理成效显着。全市诉前纠纷化解率连年提升,年收案数、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逐年下降,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连续四年全省最低,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朔州模式”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刊载,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认可。
做优平台:诉讼服务实现“零距离”
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词,举全市之力狠抓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诉源治理、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业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以“一个中心、十大平台”为支撑,两级法院全部建成“功能齐全、科技高端、现代实用”的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区、导诉区、自助区等功能分区细致合理;诉状生成一体机、自助阅卷机、风险评估机等设备智能易用。两级法院深化“1+6”一体化工作模式,同步进入3.0诉服时代,诉讼事项“线下一站全办、线上一网通办、跨域服务能办”。“厅、网、线、巡”使智慧诉讼服务成为常态,每一部智能手机都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立案、缴费、开庭、保全、鉴定等事务动动手指就能方便办理。拨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最及时的回应。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朔州法院没有按下暂停键,做到在线诉讼服务不打烊,维护公平正义不停摆。
做强联动:诉源治理形成“一盘棋”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朔州中院党组牢牢扛起平安建设政治责任,用情用心用力做实市委社会矛盾化解专项组牵头领导工作,统筹23家成员单位尽职尽责、源头防范。深入构建朔州特色“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诉调对接机制日益完善,在线解纷模式更加成熟,行业专业调解活力明显增强,为市域治理奠定基础,为县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引。两级法院全部成立诉调对接中心、法官调解工作室和多元解纷工作站,开展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工作;主导开展“无讼村社”创建工作,依托法院大数据平台,为创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指标引领;深入开展“进园区”入企服务,提供法律指导、法务培训;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群团组织的工作衔接,对接重要领域主管部门,建立多发性类型化纠纷案件常态化通报机制,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源头治理举措,扎实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在市委政法委推动下,全市选配专兼职网格员3716人,实现了基层网格员全覆盖;市总工会与法院出台劳动纠纷在线诉调实施意见,确立了业务流程,明确了激励补贴办法,全市劳动纠纷案件线上调解863件;市司法局组织全市3613名人民调解员深入基层一线,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市妇联联合市民政局成立反家暴庇护中心,联合法院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选聘“金牌调解员”“家事调查员”73名,调解家事婚姻案件6300余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市信访局推动六县区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办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市银保监分局与法院联合开展保险领域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现保险纠纷诉讼与行业调解之间无缝对接,截至目前,保险协会共调解保险类纠纷1756件,调解成功1141件,调解成功率达65%。以人民法院为圆心的多元解纷“同心圆”已经形成,覆盖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金融消费、银行保险、价格争议等纠纷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有保障的菜单式纠纷解决方案。市域治理有为有位,县域治理落实落地,乡村治理实招实效,一站式多元解纷开花结果。
做亮品牌:司法为民走出“新路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朔州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推动诉讼服务升级,竭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覆盖城镇、乡村、社区,与基层治理单位在线连为一体,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格,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创造了司法为民新景观,打造了司法文明新高地。
朔州中院在人民群众公平正义感受机制建设上持续发力,打造出“暖心诉服”品牌;朔城区法院在每个综治中心、大型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妥善化解多起物业纠纷;平鲁区法院组建巡回审判团队,将法庭开在田间地头乡村,奋进在为民服务第一线;怀仁法院深化全国法院“眉山会议怀仁经验”,将司法所、乡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治理机构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解决当事人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山阴法院紧紧抓住省级社会治理综合示范区契机,依托全覆盖的网格员资源排查社会风险矛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应县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特邀调解员—速裁法官—专业法官”递进式案件处理模式妥善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右玉法院将诉讼服务嵌入全县综治中心,统筹优质社会资源开展调解,民商事案件调解率提升至75%,一年时间全县新增31个“无讼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朔州法院将按照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要求,积极参与诉源治理,优化诉讼服务,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一站式解纷、全方位服务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朔州法治朔州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朔城区人民法院
打造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 开启多元纠纷解决新局面
朔城区法院将一站式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主动向党委报告,推动出台多元解纷指导性文件21份,将万人成讼率纳入本地区平安建设考核指标,促进司法与其他治理要素的深度融合,努力探索符合区域发展特点的立体化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体系。
建立诉调联动机制。与区保调委、市医调委、区司法局、区交警支队、部分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等建立诉调联动机制,在社区、企业设立“法官工作室”,让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持续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通过总对总调解平台与朔城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朔州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有效对接,调解案件385件。与朔州市仲裁委达成合作协议,市仲裁委派员进驻法院,充分发挥仲裁和诉讼两种纠纷化解机制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提升纠纷解决效率。该项举措在全省范围内尚属先例。围绕健全多元共治、分层递进的解纷格局,加强前端化解和关口把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特邀保调委、律师事务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人员加入,为金融、保险、劳动争议等诉前调解案件挂上“专家号”。启用网络调解平台,让不便来院调解的当事人在家中参加调解,网上调解432案,打破空间障碍,提升调解效率。
平鲁区人民法院
积极推进诉调对接,源头治理矛盾纠纷
平鲁区法院强化组织领导,把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进诉调对接,优化诉讼服务,“一站式”建设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积极与区妇联、区仲裁委、区交警队、律所等单位解纷力量进行对接,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化解,诉前委派调解案件56件。深入开展“三进平台”工作,与平鲁区井坪镇井坪村委会及白堂乡窝窝会对接,在井坪镇村委会及窝窝会设立法官联络点,强化矛盾多元化解、联合调解,有效促进纠纷就地解决。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调解对接中心,以调解平台为载体,将案件在诉前导诉、案件分流时引入调解程序,在线分流至人民调解平台,由法院诉前调解或委派特邀调解组织由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即在线申请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及时转立案。同时在疫情期间,积极推广开展在线调解平台,实现当事人异地远程线上调解,推动纠纷线上办理。同时,建成“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进一网通办服务,全面实现网上阅卷、电子送达、网上保全等功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怀仁市人民法院
诉服+网格 奏响诉源治理和谐乐章
怀仁法院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通过联席会议、协商会、推进会等方式,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中枢,以192名网格员为纽带,将全市4个司法所、8个乡镇、3个街道办和22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共37家单位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基层治理单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健全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为群众诉讼提供“多选项”。实现“一站通办”,在立案大厅配置导诉员迅速分类引导,配备自助打印等设备,拓展自助式便捷服务。实体化运行财产保全中心,智能保全实现权益变现。通过启用保全案件管理系统,从在线申请担保、保全启动、分案审批,到保全实施,各节点网上流转、无缝衔接、全程留痕。该院诉前保全案件平均办理期限从7天缩短到了19个小时,经保全的诉讼案件审判周期平均缩短10天,诉前保全不起诉率为18.75%,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与怀仁市总工会、朔州市侨联、朔州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怀仁市司法局、怀仁市综治中心等6家机构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协议,在线调解各类劳动争议和追索劳动报酬案件96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52.4%。
山阴县人民法院
诉源治理新模式为群众减负让司法提速
近年来,山阴县法院聚焦多元化解、立案服务、分调裁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速裁团队,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对一审民商事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努力实现多数法官办理少数疑难复杂案件,少数法官办理多数简单案件。设立速裁快审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法官团队专门负责速裁快审工作。速裁快审团队审判案件结案数占全院民商事总结案数三分之一。加强诉调对接,推动诉源治理。积极引入人民调解组织第三方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与山阴县矛调中心加强协作,在法院设立了律师调解室,将大量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纠纷化解在诉前。加强对诉源治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在乡镇设立“法官工作室”2个,5名法官下沉一线、融入网格,确保重心下移、服务下倾。结合山阴县网格员全覆盖的优势,建立联系,辅助送达工作及诉前矛盾化解,实现了大量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2022年案件总量、增幅呈现“双下降”的良好态势。
应县人民法院
构建塔乡特色解纷格局 擦亮司法为民名片
应县法院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将多元调解和速裁工作纳入立案庭统一管理。建立“普通案件前端快调速审、疑难复杂案件后端细审精判”的审判机制。诉前调解案件数占一审立案数的97.67%,诉前调解案件成功率达59.97%。延伸职能,全方位构建人民法院参与党委领导下诉源治理工作新路径、新模式、新格局,与乡镇党委政府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与妇联等部门构建“家和共处”联调平台,实现家事纠纷柔性化解;与金融保险共建侵权类案件调解平台,实现一站式快速处理;与工商联构建商事案件联调平台,方便民营企业线上线下调解,积极推动形成社会联动合力,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5.92%,诉源治理效果明显。制定“诉调对接”实施方案等,设置分流标准,完善自动分流功能,努力打通案件快慢分道、繁简分流通道。出台速裁快审案件诉讼程序规范,建立健全符合速裁快审快执特点的工作机制,促进审判质效提升。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规则,推行简洁化诉讼、要素式审判和示范性裁判,促进简案快审。今年以来,应县法院速裁团队办结速裁案件占一审案件数的90.10%,平均审理期限22.34天,同比缩短3天,实现了难案精审、简案快审,简出效率、繁出精品。
右玉县人民法院
运用“三联”模式 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
右玉法院运用“三联”模式,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一是内外联动。选任了首批24名特邀人民调解员,充实法院调解队伍力量,实现“引进来”。与县总工会、妇联及其他行业组织建立协同合作、联动机制,与右玉县总工会职工帮扶中心调解室、朔州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推进非诉工作与各类解纷资源的系统外融合,促进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调解成功率高达97.37%,实现“走出去”。二是纵横联合。加强与县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职能单位的沟通协作,“诉调”联动对接“警调、政调、检调、访调、专调”。创造性地将诉讼服务中心入驻县一站式联合解纷中心,调解员借助平台在线视频调解、在线制作调解协议、在线司法确认,快速高效化解矛盾,实现横向规模集聚;全县4乡4镇、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和社区中心设置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工作站,113个乡村振兴重点村设置法官诉调对接联络点,上门调解、司法确认、巡回审判,实现纵向全面延伸。三是调裁连贯。民事审判团队全部入驻一站式联合解纷中心,两个速裁团队实行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特邀调解员模式,充分发挥“突击轻骑兵”作用,处理全院接近60%的民事案件,打通从调解到速裁、从前端到后端的通道,真正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右玉全县172个行政村,无讼村达107个,为全县多元解纷、社会治理提供了法院方案,贡献了法院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