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路子怎么走?区域协调发展是必由之路。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路者,浙江的破题,从“山”“海”结亲开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宁波、衢州、丽水、舟山、温州,一场以山海协作为名的“牵手”,已经持续了20年。
8月1日,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行,这是对共富语境下新一轮的山海协作如何“超常规”、如何继续“领跑全国”的谋篇布局。
连续20年在浙江省山海协作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宁波是如何做到的?“宁波充分发挥‘海’的优势,利用对口地区‘山’的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赢、注重实效’的山海协作路径,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说。
唱好山海互济“大戏”,产业合作稳居“C位”。20年来,宁波已蹚出了一条以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培育和资源要素配套为主线的双赢发展新路子。
规划总面积7.1平方公里的丽水松阳—宁波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如今已经实现了路通、上水通等“七通三平”,是丽水地区供地条件优质、土地储备丰富的产业园。2022年,该产业园实现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46.77亿元,工业增加值9.15亿元,实现税收收入2.06亿元,带动就业4000余人。
2022年,某电子企业投资10亿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在丽水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上缴税收1.1亿元;宁波与丽水共建的丽水技师学院仅用11个月就如期招生,目前在校生近3500人,成为丽水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服务器”。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投入,旨在帮助对口地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在“山”“海”协同发展中,离不开“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的创新。土地资源小而散,是山区县谋划开发区时绕不开的难题。如何破题?答案是向“海”借力,与“海”协同发展。
在山海协作的大棋局中,“飞地”如“妙手”,推动更多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物流集聚,并以大平台的姿态,成为对口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扩大税源增收的新渠道。
宁波高新区和丽水经开区打造的浙江省首个山海协作“飞地”孵化器——丽水甬莲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34家,累计引资20亿元,并跻身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衢州常山聚宝村与近400公里外的宁波慈溪高新区上林英才产业园共同打造的“消薄飞地”,带动村集体累计增收超过50万元。
截至目前,宁波一批“产业飞地”累计入驻新材料等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77亿元;一批“科创飞地”启动运营,入驻企业29家;7个“消薄飞地”累计带动669个薄弱村逾50万人受惠。
更多的协作金名片,藏在乡村振兴的谋篇布局里。
在宁波市鄞州区的对口帮扶下,衢州市湖南镇蛟垄村600余年的生姜种植历史被重新激活,低收入农户每年人均收入从0.6万元提高至1.5万元。20年来,宁波累计投入上亿元,在结对地区打造了3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在一个个结对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不断崛起的背后,是“宁波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期待山海协作绘出更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