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时间:2023-06-13 09:4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中国青年网
新建的“萧红文化创意街区”。
唿兰1号专线旅游巴士首发。
亮化后的“萧红故居”。
□文/姜皓 本报记者 白云峰 摄/白铭波
精塑城市文化品牌、传承萧红特色文脉,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创意描绘“七彩唿兰”,唿兰区积极谋划萧红诞辰112周年纪念活动,5月31日至6月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萧红文化周”,15场创意丰富的经贸文化活动给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带来极具萧乡特色的文旅盛宴。
为了办好首届“萧红文化周”,唿兰区秉承节俭实用原则,精心雕琢城市细节,通过系列小改造、小修补、小提升,对萧红故居周边环境进行了微改造,亮化萧红故居及其周边建筑,辟建“萧红文化创意街区”,将“龙王庙”周边改造为民俗街区,让群众在“微更新”中感知城市温度,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专业性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厚植城市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全面增强唿兰城市承载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全力打造“魅力唿兰”。
新“夜”态润泽城市文明
萧红故居和龙王庙是唿兰区历史文化积淀核心区域。为填补“夜”空白,唿兰区对萧红故居进行了夜景亮化。夜景照明设计采取远、近、内、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性灯光轮廓勾边、光线明暗层次变化、光影虚实交错融合,使萧红故居建筑更显神韵,更具立体感,更添慢游文化氛围。
同时,对萧红故居附近的龙王庙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按照“肌理不变、风貌不变”原则,加大对周边环境、庭院建设、地面铺装“软硬兼修”力度,不断拓展城市文化空间,提升“域”价值。
萧红故居新“夜”态和龙王庙新生态的联动互动,不仅把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留住了城市记忆,也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润泽了城市文明。
新模式彰显城市气质
唿兰区对接群众需求,采取“传统美食+巴士美景”新模式,推动从餐饮、消费到交通、文旅的跨界融合。
以萧红故居为轴,打造民俗商业街、美食风情街和啤酒广场,使群众有更多的休闲空间、更热闹的消费场景,让群众幸福感就地升温。同时,围绕沿江沿河推出唿兰1号专线旅游巴士,旅游专线以萧红故居为起点,途经唿兰河口湿地公园、乐途营地、大堡湾四季农场、小三亚·蒙古村、网红海·花田水乡5个特色旅游景点,全程26公里。
“传统美食+巴士美景”的新模式既能在街头巷尾体验市井烟火,又能在“一碧万顷”中追寻“星辰大海”,实现了“老味道”与“新动能”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彰显城市气质。
新颜值提升城市能级
唿兰区按照“一路一策”原则,对破损路面进行硬化改造,修补道路2015平方米,车行道碎修碎补267平方米,维修人行步道板348平方米,修整边石413延长米;施划萧红大道、唿兰河桥黄色禁停标线4处2公里,施划彩色斑马线1500平方米。同时对多处交通岗故障信号灯进行维修。
通过“见缝插针”,在南北大街、萧红大道、兰河大街等街路新增补植行道树400余棵,为城区环境提靓增色。回应百姓关切,施划1606个停车位,新建无障碍设施89处;新建或扩建小区内休闲运动场所,安装运动器材;理顺扣埋小区内各种“蜘蛛网”线路。在城区主要出入口、重点路段、公园游园等处,打造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景观小品,使文明理念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微更新”扮靓了城市“面子”、壮大了城市“里子”,推动唿兰区城市功能发展与生活品质提升,实现“城市成长”。
文明新风引领城市风尚
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优美宜人的环境,还体现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城市风尚。
为把“萧红文化周”办成文明周,唿兰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大力倡导身边群众和党员干部,文明传播、文明交通、文明出游、文明就餐、文明经商、文明购物、文明上网、文明观演,用文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涵养城市人文精神,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既做美好生活的享受者,也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推动城市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