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3号船第100次驶向胜利 - 国内 - 法新网
远望3号船第100次驶向胜利
2022-06-10 10:04:59 来源:科技日报
1
听新闻

  6月5日上午,远在万里之外大洋上的远望3号船,高标准完成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任务,实现船史上的第100次胜利。

  辽阔大洋,万里无云。

  “长江3号,发现目标!”指令通过广播传遍远望3号全船。

  此刻,动力机舱机器轰鸣。水线以下,目之所及满是各式设备和管线。轮机技师刘天水眼中却似乎闪过一道光——那是万里之外火箭划破天空的轨迹。

  “来了!”集控室里,刘天水观察到电力表指针波动。他知道,此刻雷达已经把目标牢牢“咬住”。

  时间一分分过去,当指针恢复稳定,刘天水依然神经紧绷——任务潜藏的巨大风险并未结束。

  “成了!”直到任务成功的消息传来,刘天水才放下心,和其他船员们相拥在一起,欢呼雀跃。

  6月5日上午,远在万里之外大洋上的远望3号船,高标准完成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任务,实现船史上的第100次胜利。

  归来仍是少年 这些船员和船都如是

  当胜利的喜悦渐渐褪去,远望3号船恢复宁静。这艘28岁“高龄”的老船依然通体洁白,走廊舱室一尘不染。

  那年,轮机系统开始打造“白领”机舱。刘天水和10来名同事,一起下到船舶最底层,“清理底舱,就像人体排毒。”刘天水说。

  掀开铁板,船舱底一片漆黑,各种管路穿插纵横,浓烈的恶臭混杂着机油味儿,呛得人直作呕。

  清理工作持续了半个多月,十来名轮机工作人员一点点清出十来吨垃圾,底舱终于见了底。

  “油污可难洗了!”那几天,刘天水洗澡总要先拿洗衣粉搓两遍,再用沐浴露洗两遍,“总觉得身上还是没洗清爽!不过,看到咱们船越来越‘白’,我心里格外清爽。”

  如今,在远望3号船的机舱里,任何一滴微小的油渍都会马上被清理。有时,船员抢修完设备怕弄脏地板,甚至会脱下鞋光着脚走回住舱……这些细节里,蕴藏着远望3号船高强度工作28年仍能保持“青春态”的秘诀。

  现在,回过头来琢磨,仿佛一切早就注定,“刘天水,就是要留在天和水的地方!”老刘说着嘿嘿一笑。

  作为首批船员,刘天水看着远望3号船从图纸上“驶”出来。当初,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和这艘船相伴28年,更想不到,自己能和这艘船一起实现“百次百胜”。

  远望3号船的最后一次大修是2017年。船出坞那天,阳光明媚,远望3号船焕然一新再次驶进江海。刘天水感慨道:“归来仍是少年,我和船都是。”

  新时代的加速度 赋予年轻人强烈的推背感

  中午11点半,刘天水刚下班,在走廊遇到调度员高超。这位27岁的年轻船员,已经是调度员岗位上的“老司机”。

  经过几次重大任务磨砺,这位腼腆的大连小伙,越发沉着冷静、干脆利落,仿佛变了个人。

  高超始终记得那次特殊的考验。

  “应急测控!应急测控!长江3号马上开始准备。”在某任务开始前2小时,上级突然下达通知:由于某测控站雷达突发故障,该站负责的部分任务临时交由远望3号船执行。

  如何调配力量、组织调度、确保顺畅?变动突如其来,任务陡然增加。虽然面临临时考验,但高超对任务方案、流程操作已烂熟于心。上次演练考核,他仅用规定时间的一半,就精准下达全套调度指令。

  短暂研判交流后,高超迅速在脑中整理任务思路,根据各专业组岗位特点,有条不紊地下达口令。数小时后,“目标出地平线!”“长江3号,发现目标!”调度指挥有条不紊,任务圆满完成。

  应急10分钟,幕后10年功。这位普通年轻船员身上的故事,折射着一代代远望3号船员的成长轨迹。

  在新任务、新海域、新技术等诸多考验下,远望3号船不断迎接着新挑战,时刻保持着最佳状态。

  32岁的雷达主操作手郝勇爱和自己较劲。业余时间,他常常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练习“左右手互搏”,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为啥要练这一心多用的本事?因为他的本职工作“目标抓捕”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别看他年纪轻轻,这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已经是他个人完成的第45次任务。

  轮机系统新学员康琦每天夹着画册钻机舱。掀开30来斤的铁板,他下到机舱最底层,趴在管道上,一笔汗水、一笔油污地画管路走向。一个月下来,小伙子瘦了十来斤,也画出十来斤画纸,把机舱的五脏六腑、经络走向刻画进了脑海。

  去年,远望3号船岗位资格考核合格率达100%。无数个日夜,船上试验机房内灯火通明,人才方阵得到全方位锤炼,一大批骨干成为各专业的“明白人”“顶梁柱”。

  只要你有梦想 这片浮动国土舞台足够大

  “嗡!”伴着轰鸣,无人机时近时远,沿着设定轨迹绕着远望3号船盘旋。绕飞数周后,无人机朝着船尾扎下猛子,一头扑进阻拦网。

  “无人机是可控的移动靶,帮助我们高效完成雷达标校。”高级工程师黄国雄说。

  出海后,由于温湿变化,再加上船体摇晃、雷达摆动,甲板上的天线精度会受到影响,每次执行任务前的雷达校准都十分关键。以往,测量船都是以标校塔或标校气球来校准。前者固定在岸上,不适用于行船;后者是在一个充满氦气的气球里搭载一个信标,放入高空进行信号模拟。

  “一次标校消耗一个信标球,几万块就没了,让人心疼。”海上标校费用高、程序繁、效率低,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黄国雄。

  利用无人机进行标校的金点子,根植于一片创新沃土。

  早在建船之初,远望3号船党委就提出“创新+任务”口号,瞄准“创新船”目标,培养多支创新队伍,探索构建创新奖励机制,推动船内自主创新。

  一次头脑风暴,有人提出:能不能用无人机搭载信标球,标校轨迹可控,还可重复利用。

  作为科研骨干,黄国雄立即敏锐捕捉到这个思维火花,迅速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论证后,他提出详细方案,一举获得船党委全力支持。

  如今,他们研制的标校无人机可以持续飞行60分钟以上,实现多个频点标校目标,配合自主研发的动态标校航路规划软件,大大提高了标校的灵活性和效率,可节约90%以上标校成本。

  “只要你有梦想,这片浮动国土的舞台足够大。”黄国雄说。

  工作之余,船员们最爱干的就是“找茬游戏”——看看船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创新超越”融入一代代船员的血脉基因。船上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承研了20余项课题,获得了10项实用新型专利,刊发了百余篇高质量科技论文。

  “创新活力始终是我们的澎湃动力,新技术、新发明,让我们永远保持最佳状态。”远望3号船党委书记董相奎说。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晚宴上,一个精心制作的蛋糕被推进餐厅,金色纪念数字“100”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新船员零零后姑娘邓婕,赶着上前拍了一张照片。她笑嘻嘻地说:“百次是一个新起点,我的青春轨迹才刚开始!”

责编:szy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