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城市频频探索共享停车的实招、妙招,让人嗅到“互联网+”落地停车场的清新之风。然而,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随着共享停车市场扩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部分地区的鼓励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业主和物业对使用安全仍有较大忧虑,缺乏规模甚至让一些地区共享停车市场开始萎缩,导致不少人对共享停车仍在观望,不愿“下水”一试。
一边是无处停车,一边是闲置车位,以“互联网+”让闲置的停车资源活跃起来,以共享停车的模式为破解城市普遍存在的停车难助力,无论从科技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公众需求上,都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一时间,各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推动,各方资本争先恐后涌入抢占市场先机,想“躺着挣钱”的有停车位一族也纷纷加入其中。可及至今日,政策不细、缺乏规模、收益不高,却成为挡在共享停车市场发展面前的三大难题。专家认为,在规范停车、疏解拥堵的目的下,应研究如何更好利用现有车位,同时,居民也应养成规范停车的习惯,适应停车收费的规矩。说白了,共享停车要做到双赢,既能解决一时的停车难,也要让提供共享车位的业主有利可图。
客观地看,问题的出现,与共享停车是新生事物有关。参与共享停车的各个主体,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还是小区业主,即便先期做了相关调研工作,也征求了各方意见,但还是会有无法预料的事情出现。比如实现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车位信息共享后,在用户层面,安全性和不按约定时间停车成为首要担忧。“外来车辆随便就能进来,住户的财产、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障”、“万一有车辆剐蹭后逃逸,向谁追偿”、“共享时间到了,临时停放的车还没走怎么办”。类似担忧,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会不断显现,使用安全无疑是共享停车发展基础。
解决问题,需要多方协作。市场主体不能看到巨大的利润空间就一哄而上,碰到问题就说政策不到位、用户认识不到位;政府部门也不能不作为、慢作为;车位提供者也不能只怪企业给的报酬少、安全无保障。新的市场的发育和形成,既是各方角力的结果,更是各方在维系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下互相让步、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如共享单车市场从无序到有序,从共享单车企业单兵突进到各方治理,从海量投放到规模控制,从只强调企业责任到明确细化单车用户的相关约束,各方在市场中的责任和权利边界正越来越清晰,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共享停车的发展,不妨借鉴共享单车的管理经验。
责任共担才有利益共享,合力解决问题才能换来共享停车市场的明天。对此,各方既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不可贪大求全、急于求成,更不可各自算计、互相掣肘,一个拥有数以亿计潜力的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应该也值得投入数以亿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