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调查所看到的 - 评论 - 法新网
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调查所看到的
2019-01-29 16:58:51 来源:工人日报
1
听新闻

  时间利用调查就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之下,亿万百姓的百态人生。而其中每一个数字的微小变化,都对应着、体现着相关顶层设计、多种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此次调查覆盖11个省(市),共抽样20226户48580人。调查分别选定了2018年5月的一个工作日和一个休息日,调查对象按每15分钟一个时间段,在日志表中记录一天24小时的活动,从中看出被调查者日常时间如何分配,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性别之间有什么区别。比如,调查显示,居民睡觉休息的平均时间为9小时19分钟、看病就医的平均时间为4分钟、家务劳动平均时间为1小时26分钟等。

  事实上,这是我国第二次开展全国性的时间利用调查,与2008年第一次调查相比,数字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和品质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

  首先,时间利用上的变化反映了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比如,10年间有酬劳动时间减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长约1倍——单位时间产出明显增加,反映出10年间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比2008年减少32分钟,同时居民投入就业工作中的时间明显增多,这一升一降反映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动用时38分钟,比2008年减少近一半,其中,上班族工作交通时间比2008年减少16分钟,学生族上下学交通时间减少27分钟——这说明我国的交通设施、工具不断完善、改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10年前,人们平均一天的上网时间仅有14分钟,现在是2小时42分钟——“一部手机走天下”、互联网全面渗透社会生活有目共睹……

  这些变化,不管是只有几分钟,还是大幅减少或提高,对应的都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发展趋势,是10年来各行各业劳动者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智慧。

  其次,时间利用上的变化印证了人们的美好生活。调查显示,相比2008年,人们的睡觉休息时间增加17分钟、陪伴照料家人增加30分钟、休闲娱乐时间增加25分钟、自由支配时间增加12分钟、健身锻炼时间增加8分钟……劳逸结合、时间自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变化都说明,人们向着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向着美好生活又近了一些。

  进而言之,社会发展进步和美好生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发展可以带来美好生活,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推动着更深更大的发展。 除此之外,时间利用调查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比如,调查显示,看电视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这是否提醒,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还不够多元;收入越高的居民阅读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群体(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群体)阅读时长为20分钟,而高收入群体中21%有阅读行为——这是否说明,人们的阅读意识、时长有待适当增加,毕竟“知识就是力量”;女性投入家务劳动的时间为2小时6分钟,男性为45分钟——尽管这一差距在缩小,但依然较大,可见,婚内男女分工、家庭关系等还有进一步协调的空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利用调查就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展示出的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之下,亿万百姓的百态人生。而其中每一个数字的微小变化,都对应着、体现着相关顶层设计、多种制度措施的不凡成效。尤其值得我们珍惜的,是支撑这种变化的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而这种持续稳定的发展最终让我们每个人受益,哪怕有些受益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在时间的检验之下,我们看到,这种受益于亿万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珍惜这种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做国家发展的推动者、助力者,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与追求。

责编: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