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乡村的朝阳产业,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农民创业创新,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市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打造何埂旅游升级版,是何埂镇党委、政府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认清我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何埂镇位于永川南部,距永川城区25公里,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距松溉深水码头6公里,成渝铁路在镇内设有1个车站,重庆“西三环”高速路在镇内设有两个下道口,五朱路、沙松路、港桥大道穿境而过;镇内交通四通八达,“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是永川区中心镇、城乡统筹示范镇、现代农业园区核心镇、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发展乡村旅游,我镇区位优势明显。
(二)产业优势
何埂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建成农旅强镇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我们以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何埂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在做大、做优、做特何埂农产品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水果三张名片,农业产业优势日益凸显。一是有规模。目前,全镇规模以上农业企业52家,土地流转面积约1.6万亩。具体为:工厂化食用菌种植企业12家,种植规模1000余亩,年产值近亿元;设施蔬菜3500亩;优质水果4500亩;生态水产3600亩,品种主要有蘑菇鱼、大闸蟹、黄辣丁等。二是有品牌。以大头菜为主打的“俏表嫂”是永川十佳农副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钏渝锋”新推出家庭(礼品)装;重庆四万天葛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葛根面、生态葛粉、葛茶等产品深受欢迎;重庆耘昊农业有限公司鹿福宫系列商品既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馈赠之佳品。三是有链条。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为重点,配套发展了农业加工企业4家(两家在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谷生活米业公司在投资建设全自动化大米加工生产线基础上,又在我镇鱼龙、联盟等村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标准优质稻谷生产示范基地。
(三)人文优势
何埂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有着厚重的人文风韵。原红四军军委书记刘安恭是何埂人,现沙坪村张家屋基还保留着他的故居。著名的国共合作抗日名将何葆恒是从我们仓宝村走出去的,曾任国民党师长、陆军少将,人称“何师长”。从我们何埂发家的千万富翁有不下100人。去年,我镇有了第1位在联合国就职的外交官……何埂老家,对在外成功人士来说,有最本真的家乡味道和舌尖上的乡愁。在外成功人士就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旅强镇的宝贵资源。
(四)旅游优势
“旅游业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何埂旅游,有上天赐予的两大瑰宝,一个是石笋山,一个是圣水河。石笋山景区,2012年获评国家AA级景区,2015年被重庆市林业局命名为市级森林公园,2016年获评国家AAA级景区,2017年启动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计划2020年创建成功)。今年6月,石笋山村(石笋山景区)被评为重庆市最美乡村。位于我镇石笋山村境内的柏林火车站在永川“网红”打卡地中排名第一。石笋山已在永川、重庆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圣水双清是著名的昌州八景之一,悠悠圣水河,流经我镇6个村,生态休闲体验游正日益兴盛。今年,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全域旅游明确了“情山圣水漫游组团,以石笋山为核心的云雾山和圣水河流域,由汇森集团打造浪漫祈福特色旅游体验区”的空间布局,何埂乡村旅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二、明确我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和目标
按照“五个注重”要求,秉持“让生活成为风景、让风景成为生活”的发展理念,扎根“乡”“村”,以乡村之灵秀为触笔,在做好“农”字文章基础上,通过“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一山一园”,建设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与观光休闲采摘体验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推进N点建设,从精品园点做起,串点成线,做响何埂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院(园)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旅强镇。力争到2020年,成功申创“何埂老家”地理标志商标,石笋山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何埂成为“游乡村(野)、赏田园、享农趣、品乡味、忆乡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突出我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重点
(一)抓好规划布局
依托“一山一园”,建设“一山一园N点”。“一山”,指石笋山。就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建设跟入,着力打造“春观花、夏品果、秋赏叶、冬年节”四季特色游精品。“一园”,指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要以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何埂核心区为重点,发挥特色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水果规模优势,探索“农旅双链”互促模式。“N点”,指一山一园带动下的N个差异化特色园(点)。N点建设走小而精道路,通过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形成互补。例如:在重庆耘昊农业有限公司梅花鹿基地(丰乐村)设观鹿园、在叠翠专业合作社设叠翠采摘园、在地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碗水村)设乡村棋园、在四万天基地(玉宝村)设桑葚园、在联盟村设黑脆李园等。
(二)配套基础设施
旅游已进入快旅慢游时代,我镇目前的农业园区游、乡村小道游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节奏。要在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旅游档次和综合接待能力上下功夫。在外部,重点抓好旅游环线规划建设,积极融入“情山圣水漫游组团”;在内部,着力抓好道路、厕所、停车场、餐厅、住宿、标识标牌等配套完善,着力实施园区绿化美化景观工程,真正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
(三)打好人文牌
情山圣水是何埂的颜值(美丽乡村、美丽景区、美丽园区),人文厚重是何埂的气质。要竭力用足用好人文宝贝,保护历史文脉,深度挖掘人文资源,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园区、嵌入美丽乡村。乡土、乡音是剪不断的情愫,乡情、乡愁是何埂发展最大的依靠。讲好何埂故事(情山故事、红色故事),让诗与远方在何埂交融,实现文旅融合。
(四)搞好宣传推介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一是创建“何埂老家”地理标志品牌,用乡愁触达游客的心灵,让游客在漫游情山圣水之间品家乡味道。二是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举办农产品旅游文化节,搭平台、聚人气、造商机、谋发展,把生态旅游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融为一体。三是用好自有的“情山圣水爱和美何埂”微信公众号,对接区级“永川网”“永川微发布”“永川生活网”“永川旅游”等平台以及大渝网等市级媒体,及时发布热点信息。在重点节假日前,向社会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和线路,为游客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去处。
四、强化我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
(一)加强招商选资。对接和制定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实施整体包装。多形式招商引资、选资、引智,拓宽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本投入渠道,引进先进的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实施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投入模式,集聚吸纳,加大投入,提高投资效率,鼓励农户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二)加强规范管理。制定和健全乡村旅游专项接待和服务质量标准,落实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加强乡村旅游区(园、点)管理,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充实乡村旅游发展队伍。有计划地组织相关旅游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
(三)加大项目扶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列入镇及以上的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等,实施以奖代补。为鼓励先行先试,对2018年年底前完成特色园(点)建设(道路、绿化、清洁、停车场、餐厅、公厕、卫生等达标,产业有特色,菜品有特色)并营业的、对新授牌的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对新评为区级及以上的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分别给予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