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报告显示:全日制学生更加倾向于即时消费 - 调查 - 法新网
央行调查报告显示:全日制学生更加倾向于即时消费
2019-08-01 14:57:08 来源:央广网
1
听新闻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7月31日发布《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相比两年前,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整体实现小幅提升。

  消费者金融素养包括消费者在金融方面的态度、行为,对金融知识的掌握以及消费者的金融技能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比如,现实生活中,有的消费者遭遇非法集资、欺诈销售、电信诈骗等事件,这与消费者金融素养不够有关。有的消费者信用卡还款都不会,这就缺乏基本的金融技能。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2017年,央行首次面向全国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两年后,央行第二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涨到64.77,平均分提高了1.06分。

  报告显示,消费者整体上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银行卡、储蓄、信用知识方面的正确率较高,均超过60%,不过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和储蓄的态度调查上,报告发现我国消费者延迟消费的意愿略有下降,更加倾向于即时满足,也就是“今天有钱今天花完”,这其中,全日制学生在即时消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何近年来校园贷案件频发。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说,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校园贷对大学生的侵害比较多,今年9月份我们可能会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共同发起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升金融素养,提高他们防范金融风险的责任意识。”

  尹优平认为,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素养的提高,应该抓早抓小,通过教育孩子实现辐射家庭,进而达到在全社会形成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央行正联合教育等相关部门推进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在福建、广东等地开展试点,编写相关的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教材。

  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金融教育处处长武岳说:“要更注重一种金融意识的传递,如果消费者有良好的金融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可能就不会出现被骗的情况。所以我们通过金融知识普及,一方面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学习一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金融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逐渐灌输一些健康的理财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责编:余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