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体育的四年大跨越 - 体育 - 法新网
陕西汉中体育的四年大跨越
2022-10-21 10:08:19 来源:陕西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全省有1万名青少年走上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赛场,展示出蓬勃向上、拼搏进取的时代风采,彰显出年轻一代在体育强省建设中示范引领、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青春力量,创造出省运会历史最佳竞赛成绩。其中,汉中市青少年的竞赛成绩提高之快令人瞩目。上届省运会,汉中市的竞赛成绩在全省排名第7位,而本届省运会汉中市则跃居全省第3位。短短4年时间,汉中市青少年体育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近日,记者赴汉中市寻找答案。

  ■  走出体教深度融合共赢发展新路子

  “青少年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快体育强省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好青少年身体素质‘强’的问题,‘野蛮其体魄’、强身健体,切实让青少年成为体育强省建设的开拓者。”汉中市体育局副局长曹记清说。

  近年来,汉中市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服务于建设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目标,深化青少年体育训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人才共享、体教双赢”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模式,健全完善遍及城乡、覆盖各项目、有成绩有输送的基层训练网点,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青少年训练体系,为国家和省级专业队伍输送了一批优秀苗子,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体教深度融合、互为依存、共赢发展的新路子。

  汉中市所有参加省运会的运动员在备战训练期间,本着“学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错时学习、空闲补课等方式,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汉中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汉中体校),这里不仅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还能在校园的田径场、举重馆、多功能训练房内看到学生们挥汗苦练的身影。

  汉中体校校长周歆介绍:“作为汉中市唯一的中职类体育运动学校,我校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省级比赛的参赛任务。从2017年搬入新校区后,我校实现了校园内的统一训练、统一学习、统一管理,坚持体教并行,以体育丰富教育外延,先后与舒家营中学和汉台二中开展联合办学,有效弥补了体育类学校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短板,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制约学校发展的生源瓶颈问题得到改善。”

  随着体教融合深入推进,汉中体校紧抓发展机遇,引进举重、空手道、柔道、跳水等项目的优秀青年教练员,优化教练员队伍结构,充实教练员队伍力量。同时,该校先后与陕西省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签订了后备人才梯队共建协议,省青年女子垒球队和省赛艇队二线队伍落户汉中,为汉中市青少年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省十七运会上,汉中体校运动员共夺得60余枚金牌,其中跳水、柔道项目取得省运会历史上首金。

  ■  让体育精神植根于学生成长全过程

  在今年的省运会上,汉中市青少年选手不仅全项参赛,而且取得81.5枚金牌、69枚银牌、90枚铜牌,参赛成绩位居全省总成绩榜第3位,创造了汉中市参加省运会历史最佳成绩。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有运动员、教练员的辛勤付出,还得益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成功。”汉中体校田径教练员王亚岚说,汉中市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已达成共识,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把体育精神植根于学生成长全过程,并形成体育自觉、精神自觉的内生动力。

  “你愿意跟着我练体育吗?”“我愿意!”“你想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吗?”“我想!”这是王亚岚初次见到学生高瑾尧时的对话。师徒二人经过4年的打拼,终于在省运会上爆发,高瑾尧以60.45米的成绩取得女子甲组链球比赛冠军,成为本届省运会田径项目首个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运动员。

  “高瑾尧崛起的背后,是汉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周歆说,王亚岚在培养高瑾尧的过程中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备战的几年当中,不仅让高瑾尧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意志品质培养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备战省运会的训练周期,师徒二人配合默契,高瑾尧对教练员制定的每一项训练计划都能执行到位,最终在省运会上实现突破。

  “本垒本垒,二垒到本垒。两人出局了,加速快跑……”记者一进入勉县勉阳中学的操场,老远就能听到教练员彭晓林的唿喊声。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棒球爷爷”的彭晓林已经年过六旬,而教练组中最年轻的教练员鲁伟民也已50多岁。

  棒垒球运动是汉中市的优势传统项目。在今年的省运会上,勉阳中学代表汉中取得了青少年组女子垒球项目冠军、男子棒球项目亚军的骄人战绩。其中女垒以连胜5场、4场零封的战绩,展现出了强大实力。

  “在体教融合的大环境下,老教练们焕发出新活力,推进了勉阳中学棒垒球运动的火热开展。”曹记清介绍,勉阳中学将热爱棒垒球运动、身体条件突出的学生选拔进校棒垒球队进行培养,为球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备战省十七运会周期内,勉阳中学棒垒球队在全国及省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先后培养出2名健将级运动员、19名一级运动员、54名二级运动员。该校张嘉饶等3名运动员获得省运会未来之星奖,教练员鲁伟民获得省运会伯乐奖。

  ■  特色品牌树起汉中体育新形象

  汉中市从各级中小学校领导重视、具备场地设施、教练师资充足等3方面入手,鼓励具备条件的基层学校开展青少年训练,推行市队县办、市队校办模式。通过不懈努力,遍布城乡的基层学校成为汉中市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主力军,一些学校还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体育品牌。

  享誉全国的留坝校园足球是汉中市青少年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上届省运会,代表汉中参赛的留坝女足取得青少年甲组冠军,今年获得省运会青少年甲组亚军。入选国家队的留坝县中学学生师晓敏、邹梦瑶等通过足球走出了大山,树起汉中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全新形象。

  留坝县曾是汉中市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县,教育资源匮乏。2008年底,汉中市大力倡导发展女足项目,留坝县中学将足球运动作为特色办学项目开始推进。留坝县中学校园足球队最早的一批队员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的孩子。2015年,该校年仅12岁的学生师晓敏成功入选新一期女足U14国家集训队,极大地提振了留坝县发展足球的信心,也助推留坝校园足球发展走上快车道。

  在发展过程中,留坝县中学一方面聘请省女足原主教练李旦担任学校高水平球队主教练,在技战术方面给予队员专业指导,另一方面组建起专业足球训练班。队员们每天和普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课,只在下午放学后训练两个半小时。

  经过努力,留坝县中学校园足球不断发展壮大,连续数年代表汉中市参加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并多次夺得冠军,同时向省专业队输送了20多名优秀足球苗子。

  “今年,留坝县中学邹梦瑶、赵欣悦、刘晓乐3人同时入选U20国家女足集训队,备战2023年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留坝的孩子们依靠足球走向了更高舞台,也缔造出中国校园足球的奇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教融合‘留坝模式’,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普及。”曹记清自豪地说。

  去年,从城固县青少年体育学校走出的2名队员殷腊梅、岗拉美多获得十四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团体冠军。今年,岗拉美多代表中国队获得了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青年组女子10公里竞走团体冠军。

  据了解,城固县青少年体育学校通过与城固县朝阳中学联合办学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体教融合的典范,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从2018年起,城固县通过“体校引领、学校参与”的模式,建立起竞走项目学校联盟,先后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在举重、空手道、水上运动等项目上培养输送了优秀体育苗子100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青少年群体的体育行为养成、意志品质塑造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曹记清表示:“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将不负使命担当,把青少年的体育观、健康观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陕西体育强省建设贡献汉中力量。”

责编:szy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