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祥富里社区——
“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日前,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阳光活动室里,杨玉芳(右三)、高志宏夫妇和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排练他们自己的原创作品——配乐诗朗诵《我爱你中国》。 记者赵海江 赵杰摄
“给总书记捎句话,请他放心,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我们生活得很幸福!”近日,记者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蹲点调研时,地震截瘫伤员杨玉芳、高志宏夫妇对记者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让自己在小康路上不掉队,活出了精彩人生。
“时近中秋倍念亲,最思领袖爱人民。千家万户寻常事,一缕一丝都在心。”在唐山市路北区祥富里社区,“拾秋诗社”的社员们近日集体创作了一首小诗,表达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
2016年7月28日,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视察,把温暖播撒到这座英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总书记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
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杨玉芳、高志宏夫妇居住的三区第一疗养室内,夫妻二人幸福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天,高志宏对习近平总书记说,自己退休前先后在截瘫疗养院幼儿园、食堂工作,尽己所能多作贡献,总书记听后十分欣慰。杨玉芳把他自己出版的两本书送给了总书记,一本是长篇小说《凤凰吟》,一本是诗集《心地放歌》,都是为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创作的。
夫妇二人还向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朗诵了一首原创诗歌《见了你们格外亲》,歌颂在唐山大地震中英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
“从你们夫妻的精神风貌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魅力。肢体健全的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久久回响在他们心头。
“总书记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特别平易近人。三年了,那温暖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杨玉芳说,“如果说过去我们写诗、朗诵、唱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那么如今我们则扛起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把总书记对残疾人的关怀化作一种精神力量,传递给整个社会。”从大学校园到驻唐部队,从“星光大道”舞台到公益慈善晚会,更多的人通过他们的朗诵和歌唱了解、感知地震截瘫伤员的幸福生活和不屈精神。
“那是11点左右吧,我正在进行康复训练,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进来,我当时一只手扶着椅子,总书记就双手握着我的另一只手和我拉家常。问我伤在哪里,在疗养院住得怎么样。听说我震前是下乡知青,还问起我在哪里下乡。”在疗养院康复训练室,疗养员高清峰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仍激动不已。
高清峰告诉记者,得知他1981年入住截瘫疗养院,是第一批疗养员,总书记亲切地说:“一住35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午饭时分,记者跟随高清峰来到疗养院食堂。这里窗明几净,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截瘫病人普遍消化系统比较虚弱,食堂的饭菜既做到了花样翻新、美味可口,又营养均衡、易于消化,还安全卫生、低价实惠。”高清峰说,在这里确实找到了家一样的感觉。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回忆说,在疗养院活动室,习近平总书记望着围拢在身边的10多位截瘫伤员充满感情地说:“中国现在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殷殷叮嘱,牢记在心。3年多来,疗养院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更加用心。他们增设了棋牌室和乒乓球室,每个病室都装上了空调,每个床位都安装了既能遮光又能防风的床帘;更换了饮用水净水器,让大家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纯净水;开通无线网络,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
杨震生告诉记者,疗养院最长寿的是前几年去世的赵奎英老人,享年95岁。“目前疗养院病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3岁。我们打破了西方社会‘截瘫病人生命极限是15年’的预言,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杨震生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离开疗养院临上车前那一刻,对围拢过来的医护工作者语重心长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事业、医疗卫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事业是最高尚、最神圣的,你们的贡献至关重要。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总书记心中装着咱社区居民呢”
“那天,我正在社区服务中心图书室‘书香斋’里看书,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进来了。他一边和大家打招唿,一边向我伸出手来,问我:在哪里工作?是否已经退休?还特意问我现在住得怎么样。”今年84岁的田静老人,每次忆起总书记到祥富里社区视察时的情景,都十分激动:“他想得这么细致,问得这么具体,总书记心中装着咱社区居民呢。”
“我告诉总书记,我们老两口住着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宽敞、舒心。”田静说,如今,政府出资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更大的改善:“楼体加了保温层,冬天暖气很足;小马路两边铺了垫道板,划了停车位……”
习近平总书记来社区时,田静的老伴黄润丰正和几个老伙计在文化活动室“和谐园”里泼墨挥毫。“当时,我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画画。总书记看到后,赞赏地说:‘大家的兴趣很广泛啊,这对身体有好处,有益身心。’听到总书记的话,我们受到了很大鼓舞。”黄润丰说。
“在总书记的鼓励下,社区居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更高了!”黄润丰告诉记者,如今,社区里20多个文体协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活动,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保障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总书记视察时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祥富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说,这份沉甸甸的嘱托,自己和社区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在心。
走进祥富里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为民阁”,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墙上一行红色大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放式的大厅里,党建政务、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合治理五个便民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向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陈林静告诉记者,作为唐山市路北区的试点,如今的祥富里社区已经先行一步实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社区同区级网上审批中心实现了联网,民政、就业、信访、司法、计生等40余个服务项目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总书记牵挂着每一位普通党员,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更是非常关心。”陈林静指着大厅中央补充道,“当时这里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是厚厚一册社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承诺书,这本承诺书中,26个楼栋党支部对党员的现状、个性都有具体分析,并以此为据做出个性化工作承诺。”
“总书记一边饶有兴趣地翻看,一边问:你们每一个楼栋支部的分析都不一样啊?我指着其中的一页回答说,对,都不一样。比如这个支部,老年人比较多,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开展‘多帮一’活动。”随后,陈林静还向总书记介绍了社区党员长效管理机制——对党员进行星级管理,每周、每月、每季评选周星、月星、季星,年底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评选出我们社区最具影响的年度明星。为了更好服务居民,社区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亮明身份、亮明职责,挂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点头,连声说好。
“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总书记的嘱托,祥富里党员干部牢牢记在心上。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如今,在祥富里社区,每一名社区党员的家门口,都挂出了这样一块红彤彤的牌子。“只有亮明身份,才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老党员董桂明说,“我70多岁了,‘向我看齐’这四个字时时提醒我,只要群众需要,该管的事情必须管,该说的话必须说,该吃的亏必须吃。”
75岁的老党员吴小冬有一手理发好手艺,自从社区设立了党员先锋岗,他便干起了专职义务理发师——把过去的随叫随到变成了常态化服务。每天上午6:30至8:00、下午3:00至5:00,吴师傅准时在社区广场一角“开门纳客”,寒暑无阻。
“时光如水已苍颜,曾向党旗举右拳。沥血青春熬日夜,呕心笔墨作桑蚕。银丝垂落雄心在,桃李盛开春意燃。待到百年赤旗舞,儿孙伴我站排前。”8月30日,在社区“拾秋诗社”举办的诗歌讲座上,授课老师王跃东再次对老党员郑占荣的诗作《重温入党誓词》进行赏析。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曾指着当时写在黑板上的这首诗说:“能不能请你讲一讲这首诗?”“这是社区一位老党员写的诗,诗句读来振奋有力、豪情满怀。”王跃东当着总书记的面,大声朗读了这首诗。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啊!这是一个老党员表明自己心志的一首诗。”总书记一边点头称赞,一边说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年来,我不止一次为诗社的新会员们讲解过这首诗。”王跃东颇有感触地说,每一次讲解自己都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作,更是一位老党员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