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吸二手烟对身体健康的坏处,早已被证实,现在,这一理念或将被强化。据澎湃新闻网8月7日报道,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超过一小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呼吸短促的情况;相比同龄人,他们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更容易感到体力不支,也更容易出现夜间干咳的症状。同时,这些青少年比同龄人更多地因为各种病因前往就诊,因病向学校请假的概率也更高,健康状况大部分不如同龄人。
在一般观念中,人们通常认为吸二手烟对婴儿和低龄幼童不利影响更大。从医学上讲,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中,对于小儿耳部感染、肺部感染甚至肺部发育不良等均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还会大大增加患哮喘的可能性,这些论断在医学上已经有了足够的支撑。现实中,很多大人会出于关爱幼小的本能,在有小孩的场合选择忍住烟瘾。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大家似乎都默认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自动产生对二手烟的“抗体”,二手烟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会逐渐降低。在几岁的小孩面前不抽烟,十几岁的大孩子面前,应该没事了吧?
但现在,美国这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研究所选取的7300名12~13岁青少年,都是无哮喘、非吸烟青少年的健康孩子,但仍出现了区别于未接触二手烟青少年的症状。尽管出于严谨的考虑,科学家表示研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只能得出关联性的结论,但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毕竟,健康无小事,何况是事关未成年人。
从研究来看,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的青少年,要么是真正感受到了生理上的不适,认为身体局部出现了问题,需要借助医疗手段矫正和康复;要么是出于心理上的焦虑,担心健康出了问题,需要就医以明确自己的健康状况,消除顾虑。但不论哪种,可以明确的是,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干扰,造成了不利影响。耗费时间、精力事小,一旦被确诊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就涉及健康受损、影响学业等现实问题。
更要注意的是,比起婴幼儿,青少年活动范围扩大了很多,学校、家庭、车站及各种公共场所等都有他们的足迹,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风险大大增加。加之成年人关怀意识的缺乏,客观上都加剧了青少年受到二手烟的不利影响。
如今的现实是,青少年主动吸烟现象好管好控。比如,严格管制销售末端,能大大减少其吸烟概率。据笔者观察,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街边的小卖部均已做到了不向未成年人售烟,负责任的店主还会在无法目测买烟者年龄时要求出示身份证,以确认购买者已成年。但是,被动吸二手烟,很容易陷入权责划分与维权困境,更多只能依赖于宣传与教育。
首先,当然是要在当事人身上发力,让青少年自发形成远离二手烟的意识,这是宣传与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也是从源头上杜绝二手烟危害青少年的根本。这依赖于家庭的监督、学校与专业机构的常识普及,与各类公共场合的明确告知。好在,十几岁的孩子,比幼童有更强的自制力与感知能力,能更快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但要注意的是,他们多处于青春叛逆期。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与模仿,与自身尚未成熟的心智,往往使得他们敏感而矛盾。对其教育和宣传应当在尊重他们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以人性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另外,成人世界也不妨控制对二手烟危害未成年的容忍阈值,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尽量避免在青少年出现的场所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