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地产想要实现“央企前三”梦想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7月15日,中交地产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盈9200万元,同比下降83.01%。
与此同时,为“推进房地产板块重组整合工作”,上任仅7个月的总裁耿忠强宣布请辞,远赴杭州担任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年薪翻了好几倍。
对于业绩下跌、近期人事调整等问题,截至发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并未得到中交方面的有效回复。
中交地产公告截图二季度净利仅增长200万
根据中交地产的解释,上半年利润之所以大幅下滑,原因有两个:一是报告期内交付面积减少;二是去年同期有并购北京置业的非经常性收益,而今年同期没有。
但相比于3个月前第一季度的预盈9000万元(实际净利润9083万元),中交上半年预盈仅9200万元。也就是说,今年第二季度这3个月内,偌大的中交,净利润只有200万元增长,同比跌幅超过8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在发布第一季度预盈公告时,中交地产的股价一度涨至11.4元(前复权价)高点,但其后3个月间跌掉了三成多至如今的7.3元,而同期房地产板块跌幅在10%左右。
中交地产的业绩可谓惊心动魄,仅以2018年以来为例,5个报告期内的业绩变动幅度分别是136.48%、2948.33%、104.93%、3897.47%、-83.01%。资产负债率也逐年高企,据Wind,中交地产2016~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82.52%、88.56%、89.48%。
事实上,在2017年喊出“央企前三”的豪言壮语之际,中交地产的业绩还在百亿元级别,而其想要追赶的目标保利和中海,彼时的流量金额就已经分别达到了3000亿元和2000亿元。
到了2018年,中交地产的销售额为148.77亿元,而保利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048亿元,中海则为3012亿港元。
中交地产背负了中交集团这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地产板块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但多次整合未达理想目标,绿城中国变成了其实现地产大梦的最重要依托。
中交地产内部人士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绿城对中交来讲很重要,把中交地产的业绩和绿城的业绩加在一起,基本上就等于地产集团的业绩了。”
“中交的业绩压力那么大,中交的最终计划当然是并表绿城,并不是外界所谓的合并重组。”时任中交集团高层曾公开表示。
但目前看来,中交距离“央企前三”还是有点遥远。今年上半年,在克而瑞TOP200销售榜上(全口径金额),中交以121亿元排第88位,绿城以495.5亿元排第29位,即使按两者合计后的616.5亿元计算,也未至千亿元,只排在20名开外。而同期,保利和中海的数据分别是2501亿元、1707.2亿元。频繁换血难挽业绩颓势
就在中交发布半年业绩的前几日,上任仅7个月的总裁耿忠强宣布请辞,随即前往杭州赴任绿城执行总裁一职。与此同时,绿城执行总裁李永前回归中交,接替耿忠强的位置。
资料显示,耿忠强2013年加入中交地产后,陆续担任过监事会监事长、董事、临时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据Wind,2018年其担任董事和总裁期间,年薪仅为29.7万元。相较之下,绿城中国同级别的高管,待遇则在千万元上下。
而待遇的差别亦与两家公司的业绩成正比。以2018年为例,中交地产营业收入为89.48亿元;绿城中国营业收入为603.03亿元。
上任中交总裁伊始,耿忠强曾宣布了一个“553计划”:即2019年完成200亿元销售额,3年内做到500亿元,5年做到1000亿元。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中交2019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139.7亿元,照此计算,完成年度目标或许指日可待。
但中交业绩和利润的下滑亦有目共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萎靡之势是作为总裁的耿忠强难辞其咎的。而对于中交和李永前来说,下半场的压力不言而喻。
就在中交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股价应声下跌、业界一片哗然之时,集团内部如期召开了2019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
会上,中交房地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其为去年9月上任的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作总结讲话。他对上半年的经营状况和工作亮点突破表示满意:一是在适应性组织建设上初见成效,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神有了极大提高;二是投资拓展成果显现,投资布局日趋完善;三是综合管理能力、专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四是财务金融工作实现了较大的支撑和突破……
近几年来,中交都在进行频繁的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副总经理等多个重要职位。去年9月,中交地产董事会还进行过一轮“大换血”,包括地产集团董事长孙国强、吴文德、曹舟南在内的6名董事集体卸任, “推进房地产板块重组整合工作”被解释为人事变动的主要原因。
但眼下,一轮轮换血并没有让中交的房地产业务走出低谷,整合初期曾宣称“未来要做房地产业务里央企的第一第二名”的豪言壮志,如今变成了业绩爆雷后“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年度目标全面完成,以圆满业绩将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妥协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