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家 / 正文
70年 “赶考” 路程 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来源:中国金融家 作者:本刊记者 牛娟娟 发布日期:2019-09-11 14:20
1948年初,应南汉宸之邀,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在西柏坡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为第一套人民币票版用横竖两种方式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大字。
当年11月22日,董必武在华北银行总行签发了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训令。随后又向华北、山东、西北解放区的银行发出《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信》。同年12月1日,董必武发布了《华北人民政府布告——[金字]第四号》,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自此,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发行。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端混乱的金融、货币制度的灭亡和新中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基本稳定的社会主义货币信用体系的诞生,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的金融事业的序幕。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7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人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同样起步于西柏坡“赶考”的中国金融业,也取得了一份好成绩:今天的中国金融业已发展成为世界金融大国,并正在向金融强国迈进。
“赶考”70年
金融业交出满意答卷
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今日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8万亿元。
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以及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
据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02.71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75.82万亿元,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7.78万亿元,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9.11万亿元。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强,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有序推进改革
金融业迎来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金融监管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持续深入。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使利率的价格发现和杠杆功能进一步增强,推动金融资源向真正有资金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配置,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随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各有侧重的资本账户开放试验试点,提升了企业和居民参与境外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创造出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
银行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银行业不断优化信贷投向,着力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国家重点战略、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卓著。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银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和全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完善。新三板的推出和完善,使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直接融资渠道。科创板则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平台,并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发力点和突破口。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得以实施,金融安全特别是普通百姓权益多了一道“防护网”。金融监管努力适应金融业发展新形势,初步建立了监管协调机制。2013年8月,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宏观审慎(MPA)考核2017年起把银行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正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标志着分业监管模式成为历史。
金融开放持续扩大。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的相继开通实施,使得中国股票、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也意味着中国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在稳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坚定前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也铺通。
中国金融开放步伐稳健、进展显著,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2016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2018年,继正式纳入MSCI之后,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关注A股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正日渐加速。
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仍在路上
当前,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定程度上我国目前已经成为金融大国,但离金融强国还有差距。”有专家坦言,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大银行市场、第二大保险市场、第三大证券市场。应该说,中国的金融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金融大国行列。但另一方面,我们还不是全球金融强国,从金融市场环境、金融法律完备程度、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考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江山控股研究院联席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建军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面临的挑战有: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继续完善;二是金融结构失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待继续提升。此外,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如何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认为,除了苦练内功,不断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外,更需要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
而此前发布的《金融视角下的中国强国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智库报告,也对中国建设金融强国提出建议:一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制定金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二是做强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跨越式发展,解决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互联网对传统金融部门的改造。五是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金融业如何继续谱写辉煌,路在脚下。
法新网-聚焦法治,关注法治!
Copyright©2018-2021 www.wmshcm.com 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1
法新网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axlt6@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