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我国经济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GDP同比增长2.3%,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个2.3%的背后,是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好于预期。
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2020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看物价,走势总体平稳,且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国际收支总体改善,单位能耗有所降低。202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1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亿美元。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且好于预期。”宁吉喆说。
这个2.3%,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彰显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猝不及防的冲击,使我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出现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负增长。
“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危急时刻,重要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出台160多项稳就业相关文件……
政策组合拳招招精准、合力十足。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纵观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速实现了-6.8%、3.2%、4.9%、6.5%的逆势上扬,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也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2.3%,不靠大水漫灌,而是依靠创新引领、结构优化,发展更有含金量。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
虽有疫情冲击,中国的创新发展依然坚毅前行。“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宁吉喆说。
综合国力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第11年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
结构优化特征明显。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底色亮丽。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8.3%;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8.5个百分点。
GDP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
2.3%的增速,使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站上新的大台阶。那么100万亿元大关意味着什么?
回顾历史,中国经济体量保持茁壮成长。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扩大了10倍,成就举世瞩目。
环顾全球,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继续提高。宁吉喆介绍,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GDP约为14.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100万亿元大关的背后,意味着我们共同奋斗、共享发展,人人都有获得感。
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全省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如此震撼的成就,使中国精准扶贫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中国誉为“减贫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100万亿元大关的背后,更体现着中国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疫情突袭之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时,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没有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贡献世界。
中国商品跨境物流越来越稳。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万列,逆势增长50%,综合重箱率98.4%,通达欧洲21个国家、97个城市,保障当地生产“不断链”、生活“不断供”。
中国投资门槛越来越低。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开放水平,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压减比例分别达17.5%、18.9%。
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从首次整体“上线”的广交会,到99项创新类成果首发的服贸会,再到意向成交超726亿美元的进博会……2020年,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情况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9%,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今年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
在宁吉喆看来,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宁吉喆说。
从总量看,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从增量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增强。2020年四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从潜力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宁吉喆介绍,2013至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60%左右,与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2021年的情况看,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我国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宁吉喆指出,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显现。
物质基础雄厚。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巩固,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都超过1.3万亿斤;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工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强。“这是2021年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强大物质基础。”宁吉喆说。
产业体系完整。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面临不确定性的考验,我国完整的生产协作体系和配套能力将会继续发挥有效作用。
市场空间广阔。我国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是明显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将拉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科技实力强大,我国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研发投入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人力资源丰富。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居世界前列,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也居世界首位。这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撑。
宁吉喆说,尽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发,但总的看,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我们会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更加精准有效实施财政、货币、就业、投资、消费、区域、产业等政策,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