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一样的“补课”①高三生“请假”来学财经素养 - 财经 - 法新网
暑假,不一样的“补课”①高三生“请假”来学财经素养
2019-08-01 14:39:17 来源:上观
1
听新闻
摘要:暑假进行时。面向中小学生,各类校外培训班、兴趣班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孩子成长的天空中,暑假里除了各种满足应试需求的学科性补课,能不能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补课’”?哪些新鲜的“补课”越来越受孩子追捧?做财经课题、学急救技能、求国学之道、探夜游之趣……这样的“补课”可以有,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

“参加这次财经素养训练营,其实我纠结了很久,”到9月开学,同济一附中的周雅倩将升入高三,假期复习日程很紧。然而,当妈妈从上海财大相关公众号上看到开营消息后,小姑娘思索再三还是坚决报名。4天营期,意味着至少有6堂语数复习课需要请假,要补上很辛苦。不过她却觉得,特值!

几天前,由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中国财经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上财中学生财经素养训练营开营,吸引了来自海内外30余所学校中学生报名,最终选拔录取42位学生参加。

不补语数、补“财经素养”,青少年学子们究竟在这里收获了什么?

营员大合影

学生为何第二次入营?

其实,这已是周雅倩第二次来参加财经素养训练营,上一回还要追溯到她刚中考完。“当时懵懵懂懂的,考上高中后从学校官网看到了训练营的消息,抱着好玩好奇的心态来参加,”小周说,就在那时,她第一次厘清了金融这个抽象概念的框架——什么是公募基金,什么是私募基金,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何区别等。“感觉像是拿到了一把钥匙,”小周说, “第一次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想去触摸它,进一步了解它。”抱着这样的想法,之后三年的中学学习中,她课余钻研,对虚拟货币特别感兴趣,这次之所以二次报名,也是希望能跟专家们请教,拓展眼界。

参观商学博物馆

她印象最深的,是训练营里用历史故事来讲艰深的财经概念。例如,以大航海故事,穿起每个时代标志性的全球投资行为。“没想到上财经素养课程,还能从历史切入,对我来说很有实感,”她说,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中,自己问出了长久萦绕在脑海的困惑:虚拟货币,究竟是一种投资,还是一种投机?老师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从两者的定义、标志、货币发行方式等各角度讲解,引导她向没有到过的深度和方向思考。小周觉得,这不仅对手边的课题很有帮助,也让自己对这个专业更了解。“好像也会影响我的人生方向吧,”她说。

据了解,四天的夏令营分为“财经知识初体验”、“小小财经评论员”、“财经决策模拟”和“上财商学博物馆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在最后的中学生财经素养挑战赛汇报中,学员分组展示,围绕“哈罗单车的逆袭”、“垃圾分类与绿色经济”、“libra的未来”“5G银行的未来挑战”等议题展开评述。

如今,每次经过附近一家全球连锁的平价小商品店,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高一学生张乙航都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多看几眼。原来,在营期间他们的小组课题就是“这家品牌店做到上市公司的秘诀何在?”四人小组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采访顾客导购店主等各方,热烈讨论,最后的路演答辩,每个人都收获满满。“感觉现在看问题、看街上的店家的视角都不一样了,”小张觉得很有趣。

“我们最希望的,是能够通过系统性的财经素养课程安排,在短短的四天夏令营期间,帮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宏观与微观、货币与金融、收入与支出、投资与风险、职业与创业这五个维度的问题,”项目负责人、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志阳教授表示。近年来每年寒暑假,中心定期举办中学生财经素养公益夏令营活动,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募。

在演播室模拟财经评论员进行财经评论

“财经素养教育,不是教你挣钱”

一组数据: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财经大学在内的25个省市调查显示,68.1%的学生认为同学们财经素养水平一般或很低,24.8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与此同时,近九成希望从初中或更早阶段开始获得相关培养。

刘志阳教授认为,青少年财经素养不只是简单的财商教育或消费者教育,更不是为了培养大富翁。财经素养是个体应对未来经济生活所必备的财经知识、经济决策和财富观等基础修养的总和,也是个体理解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涉及个体、家庭、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财经素养教育尤其强调要引导学生超越“小我”塑造“大我”,在充分认识个体、家庭和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能逐步培养参与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总体价值创造的视野、情怀和能力。

近年来,他带领的团队在中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中坚持探索,认知也不断深化。“用接地气的方式来给学生们讲挺抽象的财经概念,他们往往一点就通,”刘教授举例,“很多开放式议题,上海远郊乡村的橘子丰收却面临滞销,有何对策?”引导孩子们从一开始最简单的“价格便宜点”,到“别让外地橘子进入本地市场”,再到“核算平均成本寻找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一步步从卖橘子的小事情里学习市场中的大道理。

“大道理是相通的,财经素养里也融汇着人文深度思考,”刘志阳说,他希望带着更多学生一起探寻、成长。课上他曾出过这样一道讨论题:国外有个地方出产质量很好的咖啡豆,当地童工迫于生计参与了咖啡豆的生产。你怎么看?学生们争得激烈:一方说不该再买,因为买了就带来了需求增加,变相促进了童工劳动持续发生;另一方不同意,觉得不买反也就压低了价格,担心连锁反应会导致童工本来就低的工资雪上加霜。“在辩论和资料检索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孩子们对经济世界的理解。”刘志阳说。

这次的训练营结束后,好几位家长找到刘教授交流。原来,他在讲座中给在座学生精算了一笔账:一路求学,教育支出在家庭收入中大致占多少比重,在家庭开支中占多少比重。“我们希望的,不是教你挣钱,”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特定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帮助学生看到个人和家庭、个人和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互动,其中也包括更好地理解家庭情感关系。 

“在短期训练营以外,我们也在探索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如何设置拓展性的财经素养课程,这还需要长时间、反复的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以及社会普遍支持。”刘志阳教授表示。就在一个月前,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上海银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等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选择部分民办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单位。“但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应该在全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责编:余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