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丨世界看中国:等闲识得东风面 - 独家 - 法新网
独家述评丨世界看中国: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9-09-11 19:20:07 来源:新民晚报
1
听新闻

  从“和而不同”到“和谐和平”“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样一连串主题的渐变,可以说是将中国文化理念与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结合,开创了“中国学回归中国”的新路径。从“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到“中国改革,世界机遇”“新时代的中国”,再到“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这样的一系列主题聚焦,则是意在从更深和更广的角度探究中国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阐释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等重大学术问题。这便是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历届主题演化的思想轨迹。

  中国学既包括传统汉学,也包含当代中国研究。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中外学者发表中国研究成果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昨天,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沪开幕。举办这样的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中国学研究者提供对话渠道和交流平台,反映中国学研究的新动态与新趋势,鼓励观点创新,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学术共同体。本届“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的主题,将雄辩地证明,历史为道路的选择做了最好的注解。综观历届的中国学论坛,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国际社会,都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已经触动了世界许多敏感神经,也远远超出了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在这样的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如何共同迈向繁荣、有序、和谐的未来,中国的作用举足轻重。

  中国在追赶世界,世界也在探究中国。共同探索和构建后西方话语时代的合作共赢话语体系,将十分有益于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对此,昨天获得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的学者们更是感同身受。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坦言,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行,把重点放在务实的解决方案上。我们必须努力处理那些对立的问题,包括市场准入、贸易失衡、汇率、知识产权等。日本东洋文库研究部长滨下武志认为,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全球意识在不断增强,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创立一种新的平稳和循环。我们需要创建遍及全世界,打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网络。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筚路蓝缕,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国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照抄照搬别国的现成办法,不是囿于书本上的一些教条理论,而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根据中国实际着力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将沿线国家民众的命运紧密相连,为惠及民生不断作出新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帮助相关国家改善民生,为几十亿人口之间更广泛的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构建了长期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存,是持久和平的真正推动力。

  如今,是中国人民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也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刻。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这样的时刻,由来自各国的中国学专家纵论“中国与世界”,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未来必定会产生世界历史性的参照价值和示范意义。

  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传达明确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观察中国问题、研究中国学,听不到或干脆人为忽视这样的豪迈誓言,要么一叶障目,要么盲人摸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方面,通过世界中国学论坛,汇集八方声音和建言,从而更好地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更好地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通过世界中国学论坛,向世界传递好中国声音、中国观点,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也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起码应有的主动作为。

责编:余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