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下乡,文化惠民,进入9月,馆里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者又在路上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文化馆馆长韦明介绍,从9月起到11月,右江区的群文工作者将深入四塘、永乐等9个乡镇(街道)开展30场(次)以“脱贫奔康·文化同行”为主题的惠民文艺巡演。在广西老区百色市,文化扶志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广大群众的文化民生,要在扶贫工作中扛起大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表示,自2015年以来,广西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建设一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场所,实施惠民服务项目, 向贫困地区输送演出、图书、培训等,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文化不只是唱唱跳跳
“剩男”带女友回家,隐瞒自己的贫困户身份,最终被揭穿……舞台上一出诙谐幽默的小品,改变了来宾市象州县马旦村贫困户陆成新的命运,他在小品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我要改变。”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陆成新种植甘蔗,终于实现脱贫,并领回了美丽的女朋友。
“文艺演出不只是唱唱跳跳,它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把‘要我富’变成‘我想富’。” 广西喜剧演员杨建伟是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最佳男演员”,他相继创作了《懒汉脱贫》《“微”险》等一批反映扶贫励志的小品,这些作品激发了广大贫困群众发愤图强的决心。
广西戏剧院开展“砥砺奋进——我们在脱贫攻坚路上”文艺演出
今年,广西将推进创作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话剧《那山那水》等大型剧目。其中,前二者入选2019年全国现实题材作品创作计划。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广西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反映脱贫攻坚火热现实生活的结果,吹响了八桂大地扶志奔康的号角。
为了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广西相继举办了“廉政清风吹山乡——脱贫攻坚作风建设专场文艺演出”“情暖小康路——脱贫攻坚专场文艺演出”等扶贫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2018年,区直文艺院团共开展文化下基层演出150多场,为脱贫攻坚鼓劲聚力。日前,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文化扶贫惠民演出的通知》,再度掀起轰轰烈烈的下基层演出热潮。
基层文体设施显着改善
夜幕降临,秋风送爽。梧州市蒙山县古排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村民。古排村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戏台、篮球场、宣传栏以及农家书屋、培训室等多功能活动室,自2012年建成以来,经常开展文体活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是村里人最喜欢聚集的地方。古排村党支部书记李廷有说,有图书、有培训、有演出、有活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是村里“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平台。
早在2018年10月,广西文旅厅就开始启动2019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并重点向贫困村和2019年脱贫摘帽县倾斜。2019年,自治区财政计划投入2亿元,建设8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其中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560个,占比达70%。至此,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将在今年年底提前实现全区贫困村基本覆盖的目标。
2018年,自治区启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在2018至2020年,广西计划投资64.80亿元,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新规划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开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贫困地区每个县(区)各配备一辆流动文化车、流动图书车,为贫困地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购置基本文化服务设备。并支持数字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2018年,自治区乡村振兴发展补助资金投入了844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5个县级文化馆新建项目、4个博物馆新建项目和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在日前陆续下达的10亿元2019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其中4.08亿元用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扶智”实践吹糠见米
百色是芒果之乡,种植芒果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田林县新宁村的农民李志甜种植了20多亩芒果,但因为缺乏种植技术,芒果产出率不尽如人意。听说村里农家书屋有芒果种植的书籍和培训讲座,他抱着试试的想法去“求经”。今年,李志甜的芒果获得大丰收,收入7.2万余元。
田林县推进的“一村一策”送书下乡试点举措,帮助了众多农民实现产业致富。该县按照各村产业发展情况,为试点村“普配”农业科学图书600多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民50多条个体配书需求反馈,“特配”70多册图书,使农业科学技术精准到位。
“百色市各级图书馆采取调查研究、按需配书、新书推介、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四步法’,通过了解农村的阅读需求,差异化配给图书。”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序畅说,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切实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达到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扶贫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文化下乡的工作效能,加大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将‘扶智’落到实处。”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何晓萍告诉记者,2018年广西文旅厅举办6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培班,对贫困地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予倾斜,共培训贫困地区学员200多名,增加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受训机会。同时利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项经费举办文化扶贫培训班,将部分体制外的农村文化能人纳入培训对象,扩大文化“福利”共享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