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应自信地走向世界 - 文化 - 法新网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应自信地走向世界
2019-09-03 11:29:25 来源:贵阳日报
1
听新闻

  单霁翔在讲座上。

  ▲讲座现场。

  参加孔学堂国学书博会,单霁翔先生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的讲座准备了682页的PPT,每一页都是图片,罕有文字。图片和考古、申遗以及故宫有关。当着现场1000多名观众的面,他看着图,还原着每张图片背后的故事。

  记者注意到了有单霁翔身影的几张图片:2007年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的间隙,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西装革履,硬是拉着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的“三巨头”来中国考察沟通,局面从此打开,从2004年至2018年,中国每年至少有一项入选世界遗产保护名录;那一年的夏天,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头戴“安全帽”,拆除故宫内的临时建筑,在故宫工作了一辈子的老职工看到了清皇太子读书的南三所的真面目;那一年的冬天,单霁翔身着白色的羽绒服,站在故宫博物院一处卫生间的排队长龙前。不久,厕所调整、整改后,长龙消失。故宫宣布:欢迎前来参观故宫以及故宫的卫生间。单霁翔在任故宫博物院期间,故宫曾先后宣布:3分钟之内绝对可以买到故宫的门票;1450多名故宫员工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就是“保洁员”;1.1万名游客可以在故宫有尊严地坐着休息;故宫1750个井盖全部平整;1200多栋古建筑屋顶上没有一根草……

  这些举措,使得故宫真正的“活起来”并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于是,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从故宫网红文创产品到故宫“上元之夜”,故宫屡屡被刷屏。作为第一个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的人,单霁翔也成了“网红”。今年4月份,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他留下的背影,是一个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的背影。

  申遗:一个名额都不能浪费

  前不久,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单霁翔说,良渚古城存在的年代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和古埃及文明同时代。“我们常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中断的文明,西方人总是质疑:如何能够证明?良渚古城,就是证明。” 他说,四、五千年前,良渚这个地方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其中一个“土坡”,考古专家作剖面图后,发现是一个高台。经测算,建造这个高台,需要1万人同时施工,花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2015年在扬州附近发现了庞大的水利工程,其规模、科学性、人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至今都能给人启示。”单霁翔说,这些年,不断地通过历史和考古的研究,华夏大地五千年的文明被揭示和证明。

  “中国的文化历史遗产,应该自信地走向世界平台。‘申遗’便是一条路径。”单霁翔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运动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意识到,珍贵的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而是属于全人类共有的。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申遗”开始了。中国于1985年签署公约,并于1987年拥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200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中国苏州召开会议,规定一个国家无论大小,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和一项自然遗产。“每年大约一百三四十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每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只有30项,竞争非常厉害。”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和国际组织不断沟通,反复要求邀请外国的专家学者到中国来研讨、视察。这一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功申遗。此后一直到2018年,中国每年都至少有一项申遗成功,包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五台山、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哈尼梯田、大运河、丝绸之路、海龙囤土司遗址……

  “名额宝贵,一个都不能浪费。虽然不可能做到每次都成功。”单霁翔说,经过奋力追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贵州已经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但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面对遗产的观念和态度。”他说,很多的遗产地并存着中国古代、近代以及当下的信息,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面对遗产,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

  故宫:看得见的“面子”与看不见的“里子”

  在孔学堂,和单霁翔先生的讲座一样火爆的,还有故宫的文创产品。8月30日一大早,黄瓦红墙“宫门”模样的故宫出版社展区,便迎来了一群“缠”着要买故宫文创产品的观众。展区采用了古代文人书房的设计概念,并且使用《千里江山图》的元素进行装饰,故宫口红、便笺套装、杯垫套装、文件夹、单肩包、电脑包、手帕、艺术折扇等100多种文创产品布列其中,一如古人雅致的生活环境。“抱歉,我们的产品暂时不对外出售。”工作人员担心产品被“一抢而空”,剩下个空荡荡的展区就不好看了,“现在故宫的文创产品在全网都少货、缺货。”

  如果说,看得见的“故宫网红文创产品”是故宫吸引人的“面子”,那单霁翔在《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中讲述的“故宫”背后看不见的精神与存在,则是故宫吸引人的“里子”。

  单霁翔的PPT里,最多的是故宫前后对比的照片,拍摄场景有:购票窗口、安检、井盖、道路、路灯、卫生间、临时建筑、休息椅、指示牌、导游、防火……每次对比,都意味着向便民、亲民迈进了一步。这也是为何故宫能够被屡屡刷屏,走进人心的内在原因。

  “我常说,一位从很远地方赶来的游客,可能一辈子只能来这么一次。我就想,怎么能对得起他。一个遗产,最重要的不是里面蕴含了多少的世界之最,而是能不能让游客感受得到,他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能够获得什么,故宫元素能不能进入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单霁翔的这段话,既是他那些故宫前后对比图的初衷,也是他开发故宫文创产品的初心。

  什么叫文化创意产品?单霁翔说:第一个就是要深入研究人的生活,根据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满足今天的生活;第二就是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特别把那些没有揭示过的鲜为认知的文化资源凝练到人的生活中去。

  “今天人人都有文化,都有知识,我们希望更多的传统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他说。

  单霁翔说,故宫的前身紫禁城,是明代永乐皇帝于1420年建成的,到明年2020年落成600周年了,故宫人只有珍视遗存,让遗存活起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才能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责编:余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