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一是强化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责任。全面清查违规收费。二是向市场主体的收费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没有例外。三是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
对于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会议明确指出“是确保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充分显现、防止出现冲抵效应的重要举措”。显而易见,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是这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举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防止一些地方明里减税降费、暗里违规收费,以确保减税降费落到实处,真正减轻企业负担。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完成了全年减税降费任务的一半。减税降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效果也很明显。有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和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和8.1%,同比分别加快了2.7个和1个百分点。前5个月实现利润分别增长6.6%和6.7%。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企业单位营收税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则增长20.6%。显然,减税降费切实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贡献了力量。
必须看到,在减税降费成效显现的同时,基于种种原因,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对企业违规收费的问题,挫伤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可以预期,随着减税降费持续深入,不排除还有一些地方可能会迫于财政压力而对企业进行违规收费。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举措,也是对个别地方违规涉企收费的警醒,可以说正当其时。
从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三条举措来看,可谓“严”字当头、“实”字打底。“全面清查违规收费”“收费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没有例外”“坚决纠正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的表述,既突出了举措之严厉,也显示了举措之实在,充分反映出管理层对于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决心,对仍想在违规收费上“做文章”的一些地方而言,具有很强的震慑作用。
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推动减税降费落地落实,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充分利用从减税降费中得到的“真金白银”,在技术研发、产品提质、品牌打造、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由小到大,由弱至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除此之外,各地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同时,也要在引导和激励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多想办法、多出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