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榆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榆林市将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凝聚起科技创新合力,各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健全机制 锻造模式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纲举则目张。榆林以科技工作“3365”发展战略为统领,大力实施“驱动平台创建、自身队伍创优、科技工作创新”三大工程,建立组织联动、运行联通、功能联合“三项机制”,解决秦创原建设“谁来抓”“抓什么”“怎样抓”问题,把秦创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原高地。同时,以抓站位确保工作有动力、抓队伍确保工作有力度、抓业务确保工作有权威、抓宣传确保工作有氛围、抓学习确保工作有能力、抓督导确保工作有成效“六抓措施”为手段,打造科技管理新模式,锻造优良科技队伍。此外,还以“需求征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需要萌生”的“科技五环”闭环工作体系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不断迭代更新、螺旋上升,实现科技创新“有精彩”。
注重创新 彰显特色
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整体布局,确定“一原两地多区”总体建设思路。围绕“一原”,精准衔接省秦创原平台,市、县两级成立16个创新促进中心。围绕“两地”,在秦创原总窗口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打造榆林“主中心”,目前正对接夸普电气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电气系统研发中心等拟入驻项目;依托榆林高新区建成“副中心”,目前在孵企业126家。围绕“多区”,在全市布局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等创新区。截至2022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8家,新增121家,同比增长95.3%,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达1159家,新增552家,同比增幅90.93%,均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用力 赋能发展
陕西省科技厅与榆林市联合实施的首批厅市联动重点项目中,在高端化学品等领域筛选出12项符合条件的项目,近期完成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陕西省创新联合体等省级平台申报。秦创原“揭榜挂帅”项目启动实施,围绕兰炭废水处理和二次沙化2个方向,梳理形成项目申报指南,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科技计划项目全面布局,2022年共收到各类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1098项,经业务初审等程序后共确定支持四大类别63个领域的324个项目。
优化环境 打造高地
榆林市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先后聘请邵明安、潘复生两名院士在榆林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聘请刘中民等19名院士担任“院士之家”科学家,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落地科创新城并投运,千吨级乙醇脱水制乙烯、环氧氯丙烷等一批重大成果有序转化。加大省级创新人才培育力度,以平台、项目等方式大力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申报省级科技创新人才,中科院大化所17人获批陕西省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榆林学院毕世青等9人入选省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大“三支队伍”培养力度,新培养“科技经纪人”140人,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4支,“新双创”队伍创业导师520人,创新型企业家1100多人,推出重点需求项目400余项,对接重大成果240余个,科技项目转化注册企业数量95家。加大基础人才队伍选派力度,在全省首创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128名专兼职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服务;选派13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137名“三区”科技人才,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实现“4+X”产业全覆盖。